博鱼2023年至今,有六家上市医疗健康企业公布了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计划,旨在为子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以支持其独立发展。
近期,医药行业面临反腐风波,导致在强监管环境下,药企的融资行为受到了严格规范。事实上,国内已有多家药企选择撤回了IPO申请。
据统计,今年截至8月9日,沪深交易所共有12家医药公司决定终止IPO,其中沪市主板2家,科创板4家,创业板6家。有企业选择继续拆分子公司上市,有的企业选择终止撤回,医疗反腐强监管之下到底对资本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2023年以来,医药健康领域已有信立泰(002294.SZ)、辰欣药业(603367.SH)、药明生物(、科伦药业(002422.SZ)、乐普医疗(300003.SZ)博鱼、微创医疗(00853.HK)等多家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独立至A股或H股上市。
优化母公司业务结构、聚焦主业发展,促进子公司拓宽融资渠道、获得合理估值,均是上述药企推进分拆上市的核心原因。
但就上述企业中,已有多家公司多次实施分拆,“一拆多”的特征尤为明显。这种频繁的分拆也引发了关于母公司业务可能出现空心化的担忧,导致市场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
今年以来,截至8月9日,沪深交易所合计12家医药公司终止IPO,包括沪市主板2家,科创板4家,创业板6家。其中就有多家上市企业主动选择撤回IPO,沪市主板包括齐晖医药、汉王药业;科创板包括荣盛生物、韬略生物、华昊中天、力品药业;创业板包括力捷迅、致善生物、孚诺医药、绿十字、中翰生物、乾元浩生物。近日的上海荣盛生物主动终止上市引发行业热议。
上海荣盛生物主要从事水痘减毒活疫苗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博鱼、生产及销售,2022年6月27日获科创板受理,2022年12月26日通过上市委会议。过会以来,荣盛生物一直未提交注册,期间因补充财务资料暂停审核一次,今年6 月6 日恢复审核,不承想两个月后却主动终止了IPO。具体终止原因荣盛并未透露,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在其IPO期间,公司销售费用高企、业绩可持续性存疑等引发监管层反复问询和市场人士的质疑。荣盛生物目前仅有一款产品上市,但每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30%。
除了荣盛生物之外,沪市主板IPO企业汉王药业,创业板申报企业力捷迅、致善生物等医药公司也先后撤单。而这些企业在被问询的过程中,都重点提及了销售费用的问题。
事实上,医药企业IPO在审核时,畸高且合理性存疑的销售费用,尤其是可能暗藏商业贿赂的推广费等,一直是监管部门从严审核、重点问询的问题。
据wind 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合计有71 家医疗健康企业 IPO 在审(已披露待审核)。
其中部分企业的销售费用占比也较高,剔除30 家营业收入低于千万元的未盈利企业和尚未披露 2022 年经营数据的公司后,2022 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超过 30%的企业有9 家,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津同仁。
“我现在看到医药的项目就想打个哆嗦,需要查清和解释的东西太多。”一位负责一级投资项目的投资经理如是说。医药企业由于研发周期长、投入金额大等特点,对资金需求较大。因此,融资端的政策变化对行业的影响不容小觑。而此轮反腐行动,已然对药企的融资活动造成影响。
受影响较大的还有药企的IPO进程。此前博鱼,上交所在最新一期的《审核动态》要求中介机构严格核查拟IPO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并就此提出了四大核查要点,关注药企推广活动开展的合法合规性、所涉各项费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相关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经销商和推广服务商同发行人的关联关系等等。
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监管层关注医疗健康企业畸高的销售费用也是为了肃清行业的不良风气,并非打压企业IPO博鱼。而且相信只要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资本市场肯定不会将其拒之门外。
而且,连续几日下挫的医药股,已经有部分细分赛道开始逐步反弹博鱼。有投资观点认为,优质的医药股,有望在黄金坑后实现估值回归和攀升。
医药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医药不管反腐还是不反腐,都不会影响病人的求医问药需求,只是影响相同疗效不同药物之间的替代进程和医院的招标采购进度而已”医药行业经过这波反腐行动,也可能会走出分化行情。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反腐不影响行业投资价值。本轮反腐推进时,医药已历经三年调整,预计本次反腐对医药股的影响(相比集采)幅度更小、周期更短。在反腐压力下,部分采购可能会延迟或以集中采购形式进行,而政府部门引导下的集采更有利于国产产品。临床数据更好的药品和耗材将更受医生青睐,产品不行仅仅依靠销售的这种模式在市场上将越来越行不通。
湘财证券分析师认为,本轮反腐力度或超以往,有望与医保控费、两票制、集采等制度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推动医改继续深入,同时,也有利于医药行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净化以及医疗创新的进一步聚焦。对中药行业而言,受医疗反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临床疗效显著的创新中药以及中药OTC更具优势,值得重点关注。